谢宗芬-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谢宗芬

广汽本田摄影协会黔东南摄影采风活动纪实-广本摄影砒霜行动

2017年8月14~17日尤迦奥特曼,广汽本田摄影协会组织会员来到了贵州黔东南摄影采风,活动中充满着欢声笑语,整个行程圆满成功。下面请随着我的介绍与我们的摄影作品来做一次游历与美的享受吧!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典雅。
肇兴侗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杜维屏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集资修建。鼓楼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标志。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重练葵花。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会议事的要地。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八、祭祀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踩堂祭萨画龙点睛造句。
虽然肇兴侗寨的名气远不及西江千户苗寨乡音乡情简谱,但这里没有乌央乌央的旅游者,没有浓厚的商业味道,有的是静谧的村寨、淡定悠闲的村民、厚重的民族文化、浓郁的侗家风情、著名的侗族歌舞,还有便宜的物价,绝对比千户苗寨更适和休闲和度假。
肇兴只有一条主街,早上天色朦胧的时候,游客稀少,但侗家人已经在摆摊卖菜了。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漫步在街道上欣赏宁静晨色中的侗寨,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侗寨的花桥不仅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侗家人在劳动之余休息纳凉避雨、谈古论今、唱歌娱乐、社交休闲的场所,体现出侗家人在实用基础上的浪漫特性。在廊桥的里面有很多侗族的彩色绘画,有的反映的是侗族生活习俗,有的是侗族的民间故事。站在桥上向周围望去,只见大山起伏,翠绿葱茏,清澈、蜿蜒的小河由寨中缓缓流过,景色宜人。
肇兴侗寨人住的也是吊脚楼,但被称作“干栏”式楼房。全木结构吊脚楼遍布全寨,粗大的梁柱,木墙板,青瓦铺顶都是真材实料。如此规模的吊脚楼群于恬,当下已不多见了。吊脚楼多是沿河而建,错落有致。楼下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
肇兴侗寨的一大景观是“侗布”。染布、晒布、捶布是侗寨人的主要工作,出售侗布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据说,染布工艺是沿袭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手法,侗族的染衣匠大多是女人担任。她们将大锅的水烧开,加入靛蓝或者紫的、红的染料,将布匹放进去后翻煮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挂在长竹竿上晾晒。所以,寨中随处可见晾晒的侗布。
染好的布多是暗紫色,表面微微反光。侗族、苗族人都喜欢穿这种布做的衣服。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块方型石板,侗布晒干之后,女人们用大木槌在门口的石板上用力的捶砸折叠起来的布料,将布捶打的有光亮,这样布料制成的衣服不易发皱魔怀网,穿在身上也不变形。我们看到有一位妇女正在家门口捶布,旁边捶好的侗布堆成了小山,由此可以看出侗家的妇女是多么勤劳!
肇兴侗寨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景区日常免费演出几乎常年不断。上午十点钟托奶李天王,歌舞表演准时开场。虽然没有西江千户苗寨的表演场面宏大,但质朴的侗族大歌,深深感染了我们。侗族大歌久负盛名。歌唱者一般未经专业训练,只凭天生对音乐的敏感,以多人分声部无伴奏大合唱,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各种情感。当数十人合唱时,可以将高音部、低音部、混声、和声、轮唱、花腔等等唱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侗族大歌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贵州唯一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漫步在肇兴这个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乡镇之一的地方,这个被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确定为全球“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的美丽侗寨,如此原始,如此朴实,如此和谐,叫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












































岜沙苗族部落:贵州月亮山一带的苗族散居地被誉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和“生态博物馆”。在这里,有一群特立独行扛枪游走的苗族汉子,每到成年,便经政府允许合法持有枪枝,他们肩上的长枪、腰间的盛着火药和铁砂的葫芦及短刀、奇特的发型、藏青的宽衣,无不散发着最彻底的桀骜不驯。这便是中国唯一一个合法持枪族:岜沙苗族部落。
岜沙男子的头型怪异独特,年少时候,除非重大的族中事件或传统节日不能随便洗头或是随便剃剪梳理,到十五六岁时的成年礼上才可以用镰刀把一头长发统统剃去,只留下中央的一撮并梳成高高的发髻,而将其它部位的头发全部剃光李献良,岜沙人称为“户棍”。从前面看,有些清朝发型的意思,其实不然,清朝的发型是剃光前半部,后半部全部梳成长辫,岜沙人则仅留头顶的长发,四周全部剃光,看上去彪悍凶猛,而且剃头工具也更另类,他们认为头发是上天赐予的最神圣的物品,便如林中深草,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部分,故尔削发只能用割草的镰刀才行,否则便是对天神的大不敬。
在很多的人印象中,苗族服饰多以夸张艳丽制作精巧的银饰为主,衣着鲜亮华美,但同属苗族的岜沙人却独特地保持着本部落最淳朴的服装和佩饰,一身深色的青布短褂,头上也绝少多余的装饰,这与岜沙人常年钻山捕猎的生活遗存有密切的关系,虽然现在狩猎和采集已经只是一种闲暇时的娱乐和消遣了康子妮,但这种悠散自然不加修饰的装束打扮却与他们对刀枪的敬畏一样长久而固执的保存着黄雅讯。岜沙人将柔嫩的树皮或田间收获的麻手工纺成长线织成耐磨的粗布,经过兰蝇草自制的染料染成泛着紫光的深蓝色的衣料,再加入蛋清和动物脂肪,在青石上细细捶打后裁剪缝制成纤维细密兼具防雨耐磨效果的特色服装,在多雨的季节里仍然“不带雨布不打蓑,一付衣褂去赶鹅。”



































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距县城80公里,是中国最好梯田之一。
梯田中散落着苗乡特有的吊脚楼。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加榜梯田总面积近1万亩。主要分布在党扭至加榜全长25公里的公路两侧的党扭、加页、加车、从开、平引、加榜及加车河对岸的摆别、摆党等村。其中景色最美的当属党扭一组、加页三组、加页大寨、加车大寨、加车七组等景点戴文渊。这些梯田中间均散落着苗乡独具特色的吊脚楼袁心冉,犹如点缀在银河里的行星。加之梯田紧靠加车河,而且常年雨水充沛,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清晨,一层层云雾从河边缓缓升起,慢慢的、慢慢的,这些美丽的梯连同梯田边上的苗乡吊脚楼全都被笼罩在云雾中,远远望去,那些依稀可见的吊脚楼,若隐若现,飘渺悠然,让你在陶醉中生起一种身在幻境的错觉。
苗族的稻田都是依山而开,随山势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因地制宜,山坡海拔的高低,坡度的平缓及山坡的大小决定了梯田大小和形态。加榜独特的地型地貌决定了这里的梯田面积最大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最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百上千亩。这里的梯田最长的可达二、三百米,最短的不足一米。长达几百米一丘梯田每一部分的大小形态却完全不同。加榜梯田不仅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狗语翻译机,而且线条优美。无论从线条,还是整体形态来看,加榜梯田都吸取了天下梯田之精华王海剑,它比云南元阳梯田更加秀丽倾国厨娘,比广西龙胜梯田更加壮观,极具魅力。特别是那居于梯田间的山村、小寨与梯田环境相辉映孙之鸿,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无不体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给人一种“人间仙镜谷村新司星中文版,世外桃源”的感觉。凡到过加榜梯田景区的人,都无不为加榜梯田秀美的风光所感叹。
2012年火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第7集《我们的田野》就有8分钟讲到了加榜梯田。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豪情笑江湖。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贵州省从江县,侗族、苗族和壮族聚居的山区,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的糯稻。远离现代文明喧嚣,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

















4天的行程虽然短暂,而我们除收获了摄影作品外,更收获了友情,期待下次再聚阎玺。快乐摄影,快乐每一天!
文:沈欣
图:广汽本田摄影协会会员

本文来源:谢宗芬

本文地址:https://www.g6g7.cn/10317.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谢宗芬”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